“实用说”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的文学观念,它从功能性视角定义文学,强调文学作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以及西方的“寓教于乐”说等,都将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置于重要位置。与此同时,“实用说”也注意到文学的审美特性。
中国古代的“实用说”
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概念,源自孔子对于诗歌社会作用的总结。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段话阐述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性和诗歌艺术的社会功用。
文以载道说
“文以载道”是由宋代学者周敦颐提出的艺术主张。他认为,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承载并传播儒家的伦理道德,服务于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周敦颐在《周子通书·文辞》中指出:“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涂饰也。况虚车乎,”他强调,文章的价值在于其所传达的思想内涵,而非华丽的文辞本身。这种观点在三国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中也有体现,他提出了“文以载道”的理念。此外,唐代文学家韩愈及其弟子李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探讨了“文以贯道”的思想。
西方的“实用说”
“寓教于乐”是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观点,它强调文艺的认知和教育功能应该通过审美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思想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后由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其《诗艺》中明确提出。贺拉斯认为,诗歌不仅要具备美感,还要能够吸引读者并提供有益的信息。他提倡的艺术教化应该是通过娱乐的方式传递美德、节俭、公正、秩序和法律等价值观,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参考资料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2024-11-26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doc.淘豆网.2024-11-26
简要介绍“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的文学观念。.简要介绍“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的文学观念。.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