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式飞船是苏联在发展载人航天过程中选择的一种技术路线,旨在通过发射无人卫星式飞船来为未来的载人飞行做技术准备。这种飞船的设计和功能经过多次测试和改进,最终为人类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发展历程

卫星式飞船实际上是无人驾驶的“东方”号飞船的实验性飞行,其主要目的是对飞船系统进行评估并进行动物飞行试验。该飞船由密封的回收舱和设备舱两部分构成,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设备舱会在大气层中分离并烧毁。1960年至1961年间,苏联进行了五次卫星式飞船的发射,其中三次成功完成了返回任务。这些发射不仅验证了飞船的结构性能,确保了载人飞行和返回的安全性,还通过大量的太空生物试验,证实了人体能够适应太空环境。

技术挑战

卫星式飞船的研制面临多项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包括如何将飞船从轨道运行姿态调整至返回姿态,以确保再入角的精确控制。此外,飞船的返回舱需要与非返回舱段安全分离,以免影响返回舱的防热保护和着陆安全性。在返回过程中,返回舱还需要承受巨大的震动、冲击过载以及高速穿过大气层时所产生的极高温度。最后,返回舱必须能够在着陆时保持完好无损。苏联通过五次卫星式飞船的发射、飞行和返回试验,解决了这些问题,为后来的载人航天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参考资料

什么是卫星式飞船?.爱问.2024-09-13

全面了解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看这一篇就够了.飞船.2024-09-13

神舟飞船——穿梭宇宙的“牛气”座驾.腾讯网.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