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花(学名:Zigadenus sibiricus),属藜芦科棋盘花属。棋盘花喜温暖向阳,宜在丘陵或平坝栽培。花期5~7月,果熟期7~9月。
棋盘花为多年生草本,高2~3米。根粗肥。茎直立,圆柱形,被星状毛。单叶互生,叶片圆形至卵圆形,大而粗糙,两面均有星状毛,通常五至七浅裂或波状角缘,边缘有不整齐的钝齿,叶脉在背面突起。花单生叶腋,呈总状花序,有红、紫、白等色,单瓣或重瓣,瓣片呈鸡冠状皱折。分果,扁球形。种子多数,肾形,有双层翅,灰棕色。
棋盘花的花、种子和根提供药用。花治红崩白带、恶疮、肿毒。种子能通淋,催生,治水肿及疮毒。根能利小便,散脓血恶汁。
形态特征
棋盘花为多年生草本,高2~3米。
茎
茎直立,圆柱形,被星状毛。
叶
单叶互生,叶片纸质,近圆心形,直径6~16厘米,掌状5~7浅裂或为波状棱角,裂片圆形至三角形,中裂片长约3厘米,宽4~6厘米,被呈状长硬毛或绒毛;托叶卵形,顶端具3尖。
花
花腋生,单生、近簇生或排成总状;苞片叶状;花梗长约5毫米,果时可延长1~2.5毫米;花萼钟形,直径2~3厘米,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密被呈状粗硬毛;花冠直径6~10厘米,有红、紫、白、粉红、黄和黑紫等色;单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状三角形,长约4厘米,顶端凹缺,基部狭,爪被长毛;雄蕊柱长约2厘米;花柱分枝多,被细微毛。
果实和种子
蒴果盘状,直径约2厘米,被短柔毛,分果瓣近圆形,多数,具纵肋。种子多数,肾形,有双层翅,灰棕色。
物种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加格达奇、呼玛、海林、伊春等市县,吉林省长白县、敦化市,内蒙古牙克石市、宁城县等,河北,山西,湖北,四川;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亚洲北部温带地区。
生长习性
棋盘花喜温暖向阳,宜在丘陵或平坝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深厚的夹沙土较好。花期5~7月,果熟期7~9月。
栽培技术
栽植
用种子繁殖。在收获时,选留充实饱满的种子,贮藏备用。3~4月播种。先整地,开厢或不开厢,按一尺二寸左右见方挖窝,深约二寸,每亩用种子一斤五两左右,与少量火灰拌匀,播到窝里,淋人畜粪水,盖火灰或细土,至不见种子灰为止。
田间管理
苗高约三寸时匀苗、补苗,每窝有苗一至二株,并行中耕除草一次,在苗高一尺左右时,再行中除一次。每次中除后,都要追施人畜粪水。冬季还要松土、追施土杂肥。第二、三年管理,与第一年相同。一般栽种三年,根蔸衰老,要翻蔸另种。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蚜虫,为害叶片和嫩梢,可用乐果防治。卷叶虫,可用6%可湿性六六六防治。
采收和加工
棋盘花播种当年即可开始采收。在每年5~7月,分批采摘初开放的花,晒干。采种子的,不能采花,7~9月采摘种子,晒干脱粒。种后三年的秋冬季结合翻蔸挖根,抖净泥土,砍去茎叶,晒或炕干即成。
棋盘花用竹篓,种子用麻袋,根打捆包装贮运,放干燥处,防受潮发霉和虫蛀。
药用价值
药材形状
干燥花皱曲呈团块状,浅红色、紫红色、浅黄白色或黄色。花萼杯状,绿色,直径2~3厘米,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梗、小苞片和花萼密被星状毛;花瓣5,倒卵状三角形,易碎,长约4厘米,顶端微凹;单体雄蕊,雄蕊柱长约2厘米,无毛,偶见丝状花丝;雌蕊花柱上部分裂,被微毛,子房对室。气微,味甘。以花完整,无苞片者为佳。
功能主治
药性
甘、咸,寒。
功能
活血润燥,解毒排脓,利尿通便。
主治
月经不调,血崩,痢疾,吐血,赤白带下,二便不通,小儿风疹,疟疾,痈疽疮肿,毒蝎蜇伤,烫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研末,1~3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参考资料
物种详细信息.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