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创刊于1987年,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主办的新闻专业刊物。 

据2020年4期《中国记者》期刊内页显示,《中国记者》编委会有编委会主任1名,委员30人,特邀顾问有41人,编辑部有总编辑1人,执行总编辑1人,副总编辑1人,编辑3人,视觉设计2人。 

据2020年5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记者》共出版文献22637篇、总被下载1609254次、总被引28648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24、(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19。  据2020年5月18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记者》文献量为12111篇,基金论文量为275篇,被引量为19123次,下载量为268360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0.36。  据2020年5月18日维普网显示,《中国记者》发文量为21757篇,被引量为11059次,H指数为24,影响因子0.0744。

期刊定位

1987年1月,《中国记者》问世。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融三刊精华于一炉,实行“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的编辑方针,在同类刊物中显示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90年代初,总结办刊经验,《中国记者》提出新闻期刊是“舆论导向之导向”的观点,得到新闻界的普遍认可。

党的十五大后,《中国记者》提出“用办新闻媒体的办法办新闻业务刊物”的观点,得到有关舆论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认同。

主要栏目

瞬间,视点,焦点,案例与方法,论坛,专题,特稿,数字媒体,人物故事,摄影,传媒运作,国际视野,地方,言论信息。

发展历史

1933年,《工农兵通讯》在江西瑞金创刊,是红中社(新华出版社的前身)的业务刊物;红军长征到延安市后,该刊改为《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通讯》的基础上正式创办《新闻业务》。 

1956年,《新闻业务》开始向全中国公开发行。 

1987年1月,新华社将社内三个面向全中国的业务刊物(《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在《新闻业务》的基础上合而为一,创办了《中国记者》,刊期为月刊。 

2006年12月26日,《中国记者》网络互动平台上线。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专业评价

根据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国科技情报所等机构对国内1万多种期刊按130类进行分析、检索的结果,《中国记者》列“新闻学、新闻事业类核心期刊”第一。该机构是国内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研究和确认机构。

核心期刊,指的是刊载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言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期刊。

新闻学、新闻事业类核心期刊的评定办法。通过载文量统计、文摘量统计、引文量统计,初选出一批名列前茅的期刊,再根据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等指标加权进行计算,确定前10位为该领域(学科)核心期刊。

《中国记者》连续三届(1992年、1996年、1999年)列“新闻学、新闻事业类核心期刊”第一。

2001年2月,《中国记者》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为来源期刊。

行业影响

《中国记者》编委会主任由新华通讯社社长李从军亲自担任,新华出版社各业务部门负责人担任编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网领导、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全国31家省、市、自治区党委机关报以及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今晚报、文汇报四家省级报纸的社长或总编辑是《中国记者》的特邀顾问。

《中国记者》总编辑担任中国新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奖评委等。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中国记者》主要栏目有论坛、专题、言论、方法等。 

《中国记者》面向编辑、记者、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 

人员编制

据2020年4期《中国记者》期刊内页显示,《中国记者》编委会有委员30人、特邀顾问有41人,编辑部有编辑3人、视觉设计2人。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0年5月18日维普网示,《中国记者》发文量21757篇。 

据2020年5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记者》出版文献量22637篇。 

据2020年5月18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记者》出版文献量12111篇、基金论文量275篇。 

收录情况

《中国记者》被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为来源期刊。   

荣誉表彰

《中国记者》曾获社科双效期刊奖。 

影响因子

据2020年5月18日方数据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记者》总被下载268360次、总被被引量19123次,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记者》影响因子为0.36(新闻学传播学刊均影响因子为0.7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4384名。 

据2020年5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记者》总下载次数1609254次,总被引次数28648次。 

据2020年5月18日维普网显示,《中国记者》被引量11059次,影响因子为0.0744,H指数为24。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中国记者》的宗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的原则和传统,反映和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和发展中的丰富实践,传播中国国内外古今有关工作的知识,以开阔读者的眼界,为中国大批新闻、宣传人才提高政治、业务素养服务。 

期刊标识

办刊理念

1987年1月,《中国记者》问世,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融三刊精华于一炉,实行“文字摄影并重,中国国内国际并重”的编辑方针。20世纪90年代初,总结办刊经验,《中国记者》提出新闻期刊是“舆论导向之导向”的观点。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中国记者》提出新闻媒介要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组织一系列沟通媒介与企业的活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国记者》提出“用办新闻媒体的办法办新闻业务刊物”的观点。 

投稿指南

1、中文标题(可合副标题)

2、作者姓名(多位作者姓名之间用空格隔开)

3、论文摘要(100—150字,简明扼要地陈述研究目的和结论)

4、关键词(3—5个,用空格隔开)

5、作者简介置于文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