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文,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界的资深人士,曾任香港私立新中学校校长,直至1984年退休。她在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方面贡献卓著,担任多项社会职务,包括香港四邑会所永远名誉副会长、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创会永久会员、香港长师校友会永远名誉副会长、香港行政管理文职人员协会会员、恩平市政协委员、恩平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恩平市侨联会名誉主席、恩平市华侨中学校董会董事、恩平公报社顾问等。

人物生平

李女士祖籍君堂镇塘库坑口村。1923年出生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一个旅美华侨家庭,她自幼就致力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早在1937年,就读于香港进修中学的她,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参加了香港青年学生抗日救亡团体一香港学生赈济会,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李女士与家人返回故乡,就读于省立长沙师范学校。毕业后,即在恩平四华乡中心学校(即今塘库小学)任教导主任,同时兼任四华乡第一保国民学校校长(即坑口秀卿学校)。1946年,辞去四华乡中心学校主任重返香港特别行政区后,着手创办了新中学校。先办小学,8年后扩为中学,从小学到中学,均由李女士自任校长,直至1984年退休。

人物性情

李1948年始,她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组织,服务社群。如香港督教女青年会、香港四邑会所,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行政管理协会、恩平市政协、海外联谊会、侨联会等社团活动、经常组织香港四邑会所妇女部、香港教育界代表回国观光。1959年,她还以香港教育界代表之身份(共3人)应邀参加北京“五一”国际劳动节,受到陈毅等中央领导的热情款待,还得到国务院侨办主任何香凝题赠梅花图一幅留念。

社会贡献

李女士特别钟情于家乡的公益事业。早在1959年一1962年,时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李女士即与冯宝铭先生发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集资存入香港中国银行,用以购买外国化肥回来支持家乡发展农业生产。1978年筹建恩平市侨联大厦,李女士与冯宝铭先生共同策划,宣传发动港胞,并于同年11月组织40位多港胞回恩平观光,参与大厦选址,促使乡亲即席解囊捐得30多万港元。1984年发动郑鹤仪先生及李女士堂叔李琳明先生等捐款50多万元兴建塘库小学。1985年,发动郑鹤仪先生捐资150多万港元兴建鹤仪中学,后又发动其堂叔李琳明先生在学校内捐资兴建一座功能齐全、建筑面积620平方米的礼堂,后为纪念李琳明先生,礼堂命名为“坑口村李业琛纪念堂。”此外,还有君堂文澜公路、君堂侨联大厦、君堂影剧院、坑口村文化楼、市人民医院、广东华侨中学、独醒中学、五邑大学等公益项目,李女士不但出钱而且尽力做了大量的工作。

获奖情况

1994年,恩平市人民政府授予李惠文女士热心公益事业的“积极贡献”奖。

参考资料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