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耕(约公元前544-前439年),冉姓,名耕,字伯牛,春秋末期鲁国人(今菏泽市定陶区),比孔子小七岁。
冉耕是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孔子的重要弟子之一,位列孔门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名列“孔门十哲”。冉耕曾任中都宰,勤政爱民,深得民心。其后患恶疾,不幸早逝,孔子亲往探望,深为叹惜。孟子的弟子公孙丑认为冉耕的学养德行大致接近孔子,只是没有孔子那样博大精深。《论语》中提及冉耕二次。《白虎通义·奉命》《论衡·命义》等评他为人端庄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冉耕去世后,后世追封其为郓侯、东平郡公、郓国公等。明嘉靖九年(1530年),确定称号“先贤冉求”,从祀孔子庙。
个人简介
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回闵子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求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有很高的威望。《史记》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冉雍。”孔子对冉子十分器重,其任鲁国司寇时,冉子曾为中都宰。后,冉子得了不治之症,孔子亲自前去探望。握着冉子的手,望天长叹,悲痛异常。
世系列表
先祖
31世祖华胥氏
29世祖少典
28世祖黄帝(姬轩辕)
27世祖少昊(即玄嚣,黄帝长子)
26世祖蟜极(少昊长子)
25世祖帝喾(名,又名或,蟜极长子)
24世祖后稷(又名弃,帝之子)
23世祖不窋(后稷之子)
22世祖鞠(不窋之子)
21世祖公刘(鞠之子)
20世祖庆节(公刘之子)
19世祖皇仆(庆节之子)
17世祖毁隃(差弗之子)
16世祖公非(毁隃之子)
15世祖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亚圉(高之子)
13世祖公叔祖类(一作公祖类,亚圉之子)
12世祖周太王:又称古公亶父,公叔祖类之子,追谥为周太王;生三子姬泰、吴仲雍、王季
11世祖季历:亶父之子,追谥为周王季,或称王季、公季;生三子周文王、虢仲、虢叔
10世祖姬昌:季历之子,追谥为周文王
9世祖冉季载: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姬发姬发同母弟,封于冉(首都在今山东定陶),以国为氏,冉姓得姓始祖
8世祖冉羽:一作“冉羽叔”
7世祖冉贞
6世祖冉托
5世祖冉敏
4世祖冉猛:生二子冉辉、冉煌
3世祖冉辉:奔晋,居汾州(今孝义市),其后不详,仅知:冉辉裔孙有冉宗圣、冉廷宗,冉宗圣生三子冉从、冉绅、冉刚,冉刚生冉会、冉监
3世祖冉煌:奔鲁,居(后改为邹,今山东邹平)
2世祖冉胜:冉煌之子
1世祖冉在:一作冉离,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称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
本人
冉子:名冉耕,冉在的长子,字伯牛,故又称冉伯牛,生二子:冉兴、冉志
后裔
1世孙冉志:字子博,鲁大夫,春秋从祀
2世孙冉辛
3世孙冉智
4世孙冉御:鲁大夫
5世孙冉议:中大夫
6世孙冉阮:中大夫
7世孙冉哙:字名成
8世孙冉脉:下大夫
9世孙冉谟:汉大夫
10世孙冉斐
11世孙冉亨
12世孙冉谨
13世孙冉:字汉玉,博务识古,征聘不受
14世孙冉遂
15世孙冉康:字楚宁
15世孙冉健
16世孙冉乘:字子由
17世孙冉舒
18世孙冉戒
19世孙冉本:字渊泉,清雅有学
20世孙冉展:字好枝,通晓诗文,引进后学,以孝悌闻,举有道不起
21世孙冉列:字武功
22世孙冉鲁:字惟一,学本渊源,敦尚气节
23世孙冉勤:字公敏
24世孙冉商:字量裁
25世孙冉盛:字云龙
26世孙冉价
27世孙冉芾:字盛分
28世孙冉秉干:字纯如,制行端谨,学文渊源
29世孙冉西楚:字洛白
30世孙冉恭宽:字得众
31世孙冉洪绪:字符复
32世孙冉建业:字斯皇,性谨厚,不与人争,乡人化之
33世孙冉之仪:字振恒,德行学问,足为世范,甘贫乐道
34世孙冉允若:字卢虚
35世孙冉奇之:字足法
36世孙冉云之:字仲未
37世孙冉命与:字天笃
38世孙冉成月
39世孙冉道可
40世孙冉必友
41世孙冉世英:字右俊
42世孙冉师周:字克生,四世同居,咸敦孝悌
43世孙冉行果:字舒常
44世孙冉叔谦:字心服,岁贡,文雅有学,勤于训诲
45世孙冉永安:字奕安,岁贡
46世孙冉连惠:字五美,配季氏
47世孙冉尚德:字泽久,孝闻乡里
48世孙冉兴宗:字要年,员外郎
49世孙冉国
50世孙冉育智
51世孙冉效祖
52世孙冉箕
53世孙冉宜:字贵来,宋末元初移居颜村冉马庄
54世孙冉就:字鲁瞻
55世孙冉忠:字爱新觉罗·良弼,永乐三年岁贡,仕山西太原府通判,为政宽平,民安其化;永乐七年归守祖庙,主奉祀事
56世孙冉通:字绍文,继述父志,主奉祀事,精洁有加
57世孙冉静:字定国,主奉祀事
58世孙冉浩:字说初,主奉祀事
59世孙冉庆:字昌府,主奉祀事
60世孙冉思真:字古风,配王氏,主奉祀事,以齿德重于乡,有司编匾,荣以寿官冠带;长子冉希孟、次子冉希赐
61世孙冉希赐:字秀川,因长支(冉希孟)无后,以次嫡主奉祀事
62世孙冉魁:字望图,主奉祀事;心性耿直,以理律身,宗族乡党以孝悌称
63世孙冉士朴:字和轩,号怀素,主奉祀事;清雍正二年恩诏为先贤冉求伯牛设立博士,经山东巡抚岳濬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于雍正十三年奉旨授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4世孙冉养尼:字衍公,因患瘫症未袭
65世孙冉廷砚:字佑臣,乾隆十六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6世孙冉传科:字振里,乾隆六十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7世孙冉继楷:字贡培,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8世孙冉广培: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8世孙冉广鑫: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家族成员履历
64世冉养尼:字衍公,因患瘫症未袭
65世冉廷砚:字佑臣,乾隆十六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6世冉传科:字振里,乾隆六十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7世冉继楷:字贡培,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8世冉广培: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8世冉广鑫: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参考资料
冉伯牛.中国孔子网.2024-02-27
冉耕.族谱网.2024-09-06
孔子七十二弟子,三冉踪迹今可寻.360个人图书馆.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