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诒徵(1880年-1956年),字翼谋,亦字希兆,号知非,晚年号堂,又号龙蟠迂叟,江苏丹徒人(今镇江市),中国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书法家。

柳诒徵17岁考中秀才,后就读三江师范学堂。其卒业后曾任教江南高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实业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北京明德大学等学校。1914年2月,柳诒徴应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授;1925年东南大学发生学潮后,他一度离去北上,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和东北大学;1929年其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学,并曾任南京图书馆馆长、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抗战期间他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重庆中央大学。1948年,柳诒徵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复旦大学

柳诒徴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和中国文化学的奠基人,现代儒学宗师。柳诒徴的主要著作有《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历史要义》等等,其中《中国文化史》分上古、中古、近世三册,约一百余万字,《中国历史要义》一书,分史原、史权、史统、史联、史德、史诚、史义、史术、史化十大篇。

基本资料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晚号劬堂,又号龙蟠迂叟、盏山,江苏镇江人。中国历史学家、古文献学家。

生平

1880年,柳诒徵出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市)。清末优贡。毕业于南京三江师范学堂,继在江南高等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处任教。1920年,柳诒徵被聘任为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东南大学执教生涯一直延续到1925年暑假。1925年,柳诒徵任东北大学教授。1927年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教重庆中央大学。1945年回南京复馆,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柳诒徴居沪,执教于复旦大学。1949年4月,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兼图书组主任,直至1956年2月去世。

主要贡献

1903年柳诒徵编写《历代史略》,打破纲监的编年形式,系统叙述历代史事沿革;另阐明中国文化义理。

曾主编《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著有《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中国版本概说》、《劬堂读一书录》等。截至1956年2月,柳诒徵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多种。

2022年8月4日,江苏省历史学会柳诒徵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江苏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碧榆园举行。

社会职务

人物评价

柳诒徵是中国近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史的奠基人,现代儒学宗师。他秉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史观,满怀对中国文化坚定自信,经过深刻分析和研究,历经两年余时间,精心编撰了《中国文化史》。——金陵晚报评

柳诒徵是中国历史学由传统步入现代的关键人物,同时他也是学衡派的灵魂人物。与众多二十世纪知识分子悲观的情绪不同,他并没有因文化的出路问题而深思焦虑、绕室彷徨,而是以一种自信的姿态展望。——澎湃新闻

柳诒徵从小就开始练字,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学会了书写真、行、草、隶、篆等各种字体,并形成了别具神韵的艺术风格,成为近代名噪东南的书法名家。柳诒徵成名不居名,真正表现出大家风范。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刻意追求与努力服务于社会的精神,对后人亦有所教益。由他主编的《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在目录著录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镇江市自古以来文化名人辈出,列数近现代的文化名人,柳诒徵无疑是闪耀在中国文化界的一颗璀璨之星。他尽心尽力地教书育人,更是执着地从事学术研究,用时下的语言概括,他是一位教学、科研平衡很好的大学教授。——镇江日报评

参考资料

博雅宏通,淡泊名利——忆南雍双柱之一柳诒徵先生.南京大学.2023-12-19

大教育家柳诒徴.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4-02-23

《学衡》百年|国史大义、宗纲所在:学衡祭酒柳诒徵的史学精神.www.toutiao.com.2024-07-03

《学衡》百年|国史大义、宗纲所在:学衡祭酒柳诒徵的史学精神.百家号.2024-01-24

柳诒徵先生事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4-02-23

搭建跨界交流平台,江苏省历史学会柳诒徵研究分会镇江挂牌.澎湃新闻.2024-02-04

【历史人物】大教育家柳诒徵.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4-07-04

柳诒徵.东南大学新闻网.2024-02-29

《学衡》百年︱从柳诒徵晚年家书看学衡派的文化遗产.澎湃新闻.2024-02-25

江苏省历史学会柳诒徵研究分会在镇江挂牌.百家号.2024-07-03

国学大师柳诒徵先生后人到访南大历史学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4-07-03

“书香南京大讲堂” 新年首读《中国文化史》.搜狐网.2024-07-06

《学衡》百年|国史大义、宗纲所在:学衡祭酒柳诒徵的史学精神.百家号.2024-07-06

柳诒徵先生的教书育人情怀.镇江日报.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