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唐松草(黑枕黄鹂普通亚种:Thalictrum javanicum Blum),属于毛茛科唐松草属的一种草本植物。其植株无毛,茎高可达100厘米,具有分枝特性。花期为4月至7月,花朵呈伞房状或圆锥状排列。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的多个省份以及东南亚国家。

形态特征

爪哇唐松草是一种无毛的草本植物。其茎高约50-100厘米,中部以上分枝。基生叶在开花时会枯萎。茎生叶数量为4-6个,这些叶子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叶片长度在6-25厘米之间,小叶质地为纸质,形状多样,包括倒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大小约为1.2-2.5厘米 × 1-1.8厘米。小叶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浅心形,三浅裂,带有圆齿,背面脉隆起,脉网明显。小叶柄长度在0.5-1.4厘米范围内。叶柄最长可达5.5厘米,托叶为棕色,膜质,边缘平邑雪萝树状分裂,宽度在2-3毫米之间。花序接近二歧状分枝,可以是伞房状或圆锥状,包含少数或多数组合的花朵。花梗长度在3-7毫米左右,有时甚至达到10毫米。萼片共有4枚,长度大约为2.5-3毫米,早期脱落。雄蕊数量众多,长度在2-5毫米之间,花药长度为0.6-1毫米。花丝上部呈现倒披针形,比花药略宽,下部则为丝形。心皮的数量在8-15之间。瘦果形态为狭椭圆形,长度在2-3毫米,拥有6-8条纵向肋骨,宿存花柱长度在0.6-1毫米,顶端卷曲。

栖息环境

爪哇唐松草生长于海拔1500-34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沟渠旁或陡峭岩壁附近的潮湿环境中。

分布范围

在中国,爪哇唐松草广泛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和东南部、云南省四川省甘肃省南部、湖北西部、贵州省江西省浙江省西部、台湾、广东省北部等地。此外,它还见于尼泊尔锡金王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如苏门答腊岛爪哇岛)。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种群现状

截至2023年尚未查到具体数据。

主要价值

爪哇唐松草的全草可用于治疗关节炎,而其根部则能起到解热的作用,同时还能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等症状。

近种区别

微毛唐松草(变种)与原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茎、叶柄、小叶柄和叶片背面都覆盖着极短的腺毛,腺毛长度约为0.05毫米。此外,微毛爪哇唐松草的心皮数量更多,介于16-35之间,且宿存花柱较长,长度在1.5-2毫米之间。其花序通常是伞房状,含有较少的花朵。微毛爪哇唐松草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中部和西北部、四川省西南部、贵州省西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它们生长在山地森林、草地、灌木丛或沟渠附近,不同地区的海拔分布有所不同,其中云南的分布海拔在2500-3200米,四川西南部的分布海拔在2000-2300米,而贵州西部的分布海拔在1500米。

参考资料

玉龙雪山常见植物——爪哇唐松草.自然游憩.2024-09-05

科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什么.光明网.2024-09-05

东阳发现珍稀物种微毛爪哇唐松草.浙江在线金华.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