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宪集》是由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部诗文集,共四十卷。
创作背景
宋庠,原名郊,字伯庠,后改为公序。他是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至开封雍丘。他在天圣二年(1024)成为状元,并逐步晋升为翰林学士。宝元二年(1039)被提升为参知政事,皇祐元年(1049)担任宰相。然而,在皇祐三年因受到包拯弹劾而被免职,转任河南府知府,不久又被授予使相职位,封为莒国公。英宗即位后,他被改封为郑国公,并请求退休。他的文学才华出众,与其弟弟宋祁并称为“二宋”。
版本信息
《宋元宪集》有多个版本流传,包括收录于《四库全书》的版本以及《湖北先正遗书》和《丛书集成初编》中的版本,后者名为《元宪集》,共计三十六卷。
谥号由来
宋庠去世后被追赠谥号“元宪”。“元”意为“思能辩众”,“宪”则表示“博能多闻”。因此,他的诗文集以此谥号命名。
参考资料
《宋元宪集》·四十卷(永乐大典本).ximalaya.2024-11-20
《宋元宪集》.xuewen.2024-11-20
宋庠.guoxue.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