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

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冯白驹重组琼山县委,建立农民武装队伍。同年7月,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将各县的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琼崖讨逆革命军,坚持反“围剿”武装斗争。1934年10月起,琼崖与党中央失去联系,1937年才和中央恢复联系。次年12月,原琼崖红军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队,成为琼崖地区重要的抗战力量。1939年5月,琼崖独立队扩编为琼崖独立总队。琼崖独立总队成立后,积极创建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取得反蚕食反扫荡的胜利,为琼崖地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1944年秋,琼崖独立总队改称琼崖纵队,琼崖纵队在除五指山中心区外的各地展开攻势作战,歼灭大量日、伪军,坚持到抗战胜利,完成保岛卫民的历史使命。1947年10月,琼崖纵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1949年,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琼崖纵队在冯白驹的带领下,接应和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1950年5月1日,各方努力下,海南全岛解放。同年7月,琼崖纵队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

琼崖纵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历史沿革

起源

1927年4月22日,中国国民党海南省当局紧随蒋介石的步伐,发动反革命事变,史称“琼崖四二二事变”。人心惶惶中,时任澄迈县特委书记的冯白驹被指定担任县委书记,重组琼山县委。在冯白驹的努力下,琼山区迅速恢复了革命工作,秘密寻访失联同志、组织短枪队、建立农民武装队伍,用武装斗争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这支队伍也成为了此后20多年支撑琼崖革命的红色“堡垒”。

1927年7月,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将各县的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琼崖讨逆革命军,共11路军700余人。1927年9月23日,中共琼崖特委领导讨逆革命军在琼东县嘉积镇外围的椰子寨打响了全琼武装总暴动的第一枪,揭开了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序幕,琼崖纵队诞生了。但由于中国国民党部队训练有素,武器先进,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椰子寨最终失守。

1928年初,国民党军4000余人抵琼,分三路“围剿”根据地红军。至1928年底,琼崖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受挫,琼崖革命转入低潮。为保存琼崖革命的火种,琼崖红军开始向母瑞山转移。1931年5月1日,琼崖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成立,这就是“红色娘子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第一支女子军连队。1932年7月,国民党的“围剿”卷土重来,红军拼死抵抗,却仍伤亡惨重。这次反“围剿”失败后,海南省党政机关干部和红军指战员100多人再次转战母瑞山密林深处。在“大地为床、星月为灯、树叶为被、食用野菜充饥”的极端恶劣环境中,琼崖红军经历8个多月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最后仅剩25人成功突围返回琼文地区,继续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10月起,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跋涉在更为艰难的长征路上,琼崖彻底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孤悬海外的琼崖,就这样坚持孤岛奋战到了1937年。

抗战时期

1937年上半年,被冯白驹派往香港特别行政区寻找党组织的陈玉清,终于找到了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同年7月,在南委传达的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琼崖特委主动致函琼崖国民党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经过谈判,双方达成了团结抗日的协议。1938年12月5日,根据海南省国共两党达成的合作抗日协议,琼崖红军游击队在琼山区云龙墟举行改编暨誓师抗日大会。改编后的部队番号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琼崖抗日独立队。1939年2月10日,日军数千人在海口市一线登陆,国民党军撤退,海口、榆林市沦陷。是日,琼崖独立队派一中队在敌东进必经之地潭口设伏,战斗从早晨持续到黄昏。潭口阻击战,揭开了琼崖抗战的序幕。

1939年5月,琼崖独立队扩编为琼崖人民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队伍扩大到千人,总队长冯白驹。总队在琼山、文昌市定安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琼(山)文(昌)抗日游击根据地逐步建立。8月,总队改称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第一总队,总队长仍为冯白驹。1939年10月21日,总队三大队和国民党儋县3个游击中队,以及那大镇周围8个乡2000多名地方武装,由马白山任总指挥,围攻驻琼西那大镇的日、伪军,6日攻克那大。这次战斗,击毙日军指挥官1名,毙伤日军多名,俘伪军中队长以下官兵80余名。至年底,琼崖总队先后对日作战70余次,击毙日军8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1939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召开第八次扩大会议,会议提出积极创建游击根据地的任务。1940年中共中央也多次对海南省工作做出指示,要求琼崖立足自力更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和扩大根据地,特别提出要重视对华侨和少数民族的统一战线工作。按照开辟新的根据地的指示,1940年2月,琼崖独立总队在澄迈县临高县琼山区三县交界处的美合地区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琼崖独立总队发展到2500余人,活动遍及琼山、文昌市、澄迈、临高等11个县,建立了琼(山)文(昌)平原根据地、美合山区根据地和六连岭等小块游击根据地。在1941年5月展开的对日作战中,三次袭击伪军据点,毙敌30余人,拔除了设在琼文腹地的日军美德据点,巩固了琼(山)文(昌)根据地。

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琼崖特委积极开展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设工作。1940年10月海南省成立了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5月后,先后建立了琼山区琼海市等县级政权。11月10日,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冯白驹任主席。抗日民主政府不仅团结岛内倾向抗日的各民族、各阶层人士,还积极主动地争取海外爱国侨胞的支持和援助,感召他们为抗战服务,或从政参军,从而建立起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2年5月底日军对琼崖根据地进行全面扫荡,分割“蚕食”反复“清剿”。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摩擦,海南抗战进入困难阶段。琼崖总队灵活运用游击战,充分依靠包括黎、苗少数民族、侨胞在内的人民力量,抗击日军5个警备队6000余人和伪军5000人的野蛮残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将日本侵略者陷入琼崖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1943年1月,总结了敌人大规模长时间的扫荡特点,琼崖特委及独立总队作出了“坚持内线,挺进外线”的决策。第1支队向西挺进,在儒万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第2支队第1大队和琼山基干大队扩大琼东南抗日根据地。后又转战数月,逐渐恢复了琼(山)文(昌)抗日根据地,开辟了万宁市、陵水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广大游击区,创建并巩固了绿现山、儒万山抗日根据地,将各抗日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4年初,琼崖特委成立黎苗民族工作委员会,3月,成立黎族人民抗日后备队,领导白沙黎族人民斗争。1944年秋琼崖总队改称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简称琼崖纵队),冯白驹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5年7、8月,琼崖纵队对日、伪军实施反攻,攻克感恩、儋州市等县城,解放全岛三分之二的土地,100多座城镇,100多万人口。琼崖抗日根据地从最初的仅限于东北部的琼(山)文(昌)区和澄迈县地区,扩大到全岛的16个县境。琼崖纵队从当年改编时的300人发展到7700余人,在6年多的艰苦斗争中,共作战2000余次,击毙日、伪军3500余人,坚持到抗战胜利,完成了保岛卫民的历史使命。

解放海南

1946年,琼崖特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与岛内斗争局势,发出《坚持自卫斗争的新指示》,强调既不“北撤”也不“南撤”,坚持开展自卫战争,得到中央的支持。此后,琼崖特委粉碎中国国民党四十六军的3次“围剿”和国民党蔡劲军部的半年“清剿”,歼敌3000余人、攻克敌军占领市镇40余座,一举扭转战局。1947年春,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0月,琼崖独立纵队首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央军委决定将“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琼崖纵队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琼崖纵队相继发动秋、春、夏季三大军事攻势,取得歼敌4500余人的辉煌胜利。

1949年12月18日,毛泽东发出海南岛战役的命令。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琼崖纵队在冯白驹的带领下,接应和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冯白驹亲自起草报告,详细地向叶剑英、邓华等渡海作战将领,反映琼崖革命根据地以及敌我军事的情况。他还派出琼纵司令部参谋长符振中等20多名海南省干部,偷渡海峡,带去了沿海各港口、海岸线的水文、气象资料以及琼崖敌军设防的变化等情报。琼崖人民也被号召起来,短短一个月时间,就筹措了军粮5万多石,组织起了6万多人的支前队伍,准备了170多艘木帆船和400多名船工。

1950年3月5日,799名指战员组成的渡海先锋营,分乘13艘帆船,成功登陆琼崖。随后陆续又有三次偷渡成功,野战军登陆入岛的总兵力已接近一个师。这些战士们一上岛,就有琼崖纵队队伍送水送饭,然后迅速被转移至解放区。4月16日,海南岛战役总攻打响,渡海兵团第一批登陆部队18700多人在海口市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强行登陆。同一时刻,琼崖纵队配合野战军,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一个星期后,海口解放。随后,琼崖纵队与野战军兵分东、中、西三路,追击南逃的中国国民党部队。4月30日,五星红旗插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石上。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1950年7月,根据中南军区命令,琼崖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隶属中南军区。

主要将领

冯白驹

冯白驹(1903—1973),原名冯裕球,学名冯继周,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人。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冯白驹奉命组建中共琼山县委员会,任书记。1932年,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革命转入低潮,冯白驹带领党政机关及警卫连共100多人,保存了琼崖革命的火种。1933年4月,他带领幸存的24人突围返回琼文革命根据地。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中共琼崖基层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重建红军游击队。1936年5月,在中共琼崖特委第五次扩大会议上,冯白驹再次当选为特委书记,决定成立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努力开创革命斗争新局面。

1942年至1943年,在日伪军对海南省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蚕食”“扫荡”,以及在与中共中央中断电讯联系的情况下,冯白驹从琼崖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制定了“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作战方针,率领琼崖军民抗击日伪军“蚕食”“扫荡”,扩大琼崖抗日根据地,把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推向全岛。1949年底至1950年5月,冯白驹领导琼崖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有力接应和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渡海兵团登陆作战,海南岛战役

冯白驹长期担任中共琼崖党政军主要领导职务,领导创建了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在战争年代,曾多次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使琼崖革命转危为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具有远见卓识和求实精神,机智果断地做出正确决策,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高度评价,被周恩来誉为“海南省人民的一面旗帜”。1983年2月9日,中共中央为冯白驹平反昭雪,彻底恢复名誉。

影响

琼崖纵队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坚持孤岛奋战,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丽史诗。1950年,为了帮助四野部队顺利渡海、海南岛战役,琼崖区党委、琼崖纵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纪念

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而建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位于中国海南省琼山区云龙镇,占地面积7150.5平方米,1989年12月建成开放。1997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被中宣部列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由红军战士铜像、纪念馆、荡寇亭、凯旋亭和壁廊等几部分组成。正门右侧大理石柱上刻有马白山(琼崖纵队老战士、海南军区原副司令员)题写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距大门正中16米处竖立一尊手握钢枪的独立队战士全身铜质铸像。铜像的后面是蓝色琉璃瓦面的纪念馆,建筑面积320平方米。馆的周围种植23棵松柏,象征琼崖革命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馆左侧建有曲廊,刻有朱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

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

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是潭口渡口阻击战唯一的纪念性建筑物,于2004年2月竣工落成。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位于琼山区海榆东线21公里西侧南渡江东岸,占地面积0.75亩,有六角形朱红柱和橙黄色琉璃瓦飞檐,亭内竖立一块高2米的花岗石石碑,正面刻有1939年2月10日琼崖纵队在潭口渡口抗击日军的简介碑文,亭体正面横楣上悬着“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的亭名。亭外四周建有高1.2米的波浪式护栏墙,亭中植有象征永久的杉木

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而建造的文化旅游区。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位于中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街心公园,占地面积200亩。于1988年开始兴建,2001年5月1日落成开园,2002年增设红色娘子军纪念馆。纪念园由和平广场、纪念广场、红色娘子军纪念馆、椰林寨、旅游服务区等五个部分组成。从2000年起,纪念园每年接待海内外宾客50万余人。2001年6月,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3月,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纪念琼崖纵队成立95周年活动

在纪念琼崖纵队成立95周年之际,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举办系列活动。2022年9月19日,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海南日报推出纪念琼崖纵队成立95周年特别报道《足迹》,以16个版面特刊和一系列新媒体产品,展示了琼崖纵队的历史。同时,“琼崖史志”微信公众号持续一周推出纪念琼崖纵队成立95周年系列宣传报道。9月23日,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在《海南日报》刊登署名文章《弘扬琼崖纵队的革命斗争精神 踔厉奋发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此外,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员会党史研究室还充分发挥省史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举行“琼纵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党日活动;围绕“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为《我来上党课》栏目录制专题党课等。

艺术作品

报告文学

1957年8月,刘文韶的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首次把娘子军的故事从尘封的史料中带到大众面前,也是第一次将这支女兵部队命名为“红色娘子军”。

电影

参考资料

电视剧

参考资料

芭蕾

参考资料

京剧

琼剧

1959年,琼剧《红色娘子军》上演,著名琼剧演员王英蓉扮演剧中女主角。

纪录片

参考资料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琼崖纵队.微信公众号.2024-09-05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琼崖抗日根据地.中国政府网.2024-09-05

海南党史百名人物|冯白驹:一身铁骨 一面旗帜.人民网.2024-09-05

红旅驿站——海角红旗:琼崖纵队.海南师范大学.2024-09-12

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南海网.2024-09-05

战火洗礼中成长的红色娘子军.海南省人民政府.2024-09-12

琼崖革命根据地: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人民网.2024-09-12

海角红旗——在海南岛孤军奋战二十三年的琼崖纵队.京报网.2024-09-05

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9-05

潭口渡口狙击战纪念园.海南省人民政府网.2024-09-17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9-17

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办公室)举行纪念琼崖纵队成立95周年系列活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4-09-17

海南周刊 | 红色娘子军:走向世界的一抹海南红.南海网.2024-09-12

红色娘子军.豆瓣电影.2024-09-12

海南周刊 | 从纪录片《琼崖纵横》看红色经典新传承.南海网.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