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田遗址位于五常市龙凤山乡学田村西南0.5公里,光辉排水干渠学田村闸门附近,面积两万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面6~8米。自1986年起,考古人员先后三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包括猛犸象在内的8个属种的动物化石约1500余件。同时还有石制品、骨器和带有人工打击痕迹的兽骨化石。其中有的骨器是用野牛管状骨碎片制成,均在破裂面上进行了多次打击修整。经碳14测定,该遗址年代距今24500年,属旧石器晚期。
历史沿革
1986年,在五常市龙凤山镇学田村西修建水渠时发现动物化石,经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博物馆联合挖掘,考证确认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学田遗址,在当时为黑龙江省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9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学田遗址进行了联合发掘,出土动物化石145件,骨器3件,石制品1件。1996年9月,中加联合考古队再次对学田遗址进行发掘,出土化石标本500余件,仍然是猛犸象、披毛犀、野牛、普氏野马等动物的牙齿、碎骨等,另有人工打击的石片数件。
研究价值
学田遗址的发现,对研究黑龙江省的历史和我国东北方石器时代平原地区人类活动规律、狩猎方式及当时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措施
黑龙江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学田坪遗址.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4-12-14
榛戦緳姹熺渷链€镞╃殑钬滃眳姘戋€濆湪浜斿父瀛︾敯鏉慱鏂伴椈涓绩.新浪网.2024-12-14
稻乡五常:远古足迹.五常融媒.2024-12-14
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