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仿生手是芝加哥康复研究所研发的技术。2019年,智能仿生手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百大发明”之一。

智能仿生手是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交互系统,采用了非侵入式生物电感应电极,收集使用者皮下肌电神经电信号,精细识别运动意图,使上臂截肢用户像控制自己原本的手一样,精确地控制每根手指的运动速度和位置,能完成各种交互姿势。

发展历程

智能仿生手技术是由美国领先的物理医学和康复医院芝加哥康复研究所仿生医学神经工程中心主任Todd Kuiken医学博士和一个领先的康复专家团队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下开发的。2005年,芝加哥康复研究所神经工程中心引进的智能仿生手技术成功应用在一位女性身上。2025年4月,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携智能仿生手产品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工作原理

智能仿生手是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交互系统,采用了非侵入式生物电感应电极,收集使用者皮下肌电神经电信号,精细识别运动意图,使上臂截肢用户像控制自己原本的手一样,精确地控制每根手指的运动速度和位置,能完成各种交互姿势。

所获荣誉

使用现状

智能仿生手需要在佩戴后经过数据采集的过程,用得越多、录得越多,以后在识别过程中就越精准。人类大脑被称为“三磅宇宙”,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元,生物电信号非常微弱。这使得隔着皮肤了解人体内部情况存在信息衰减、噪声混叠问题,捕捉收集存在困难,如同在杭州市努力采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里一只蚊子扇动翅膀的声音并分析它的飞行情况。

相关案例

米切尔女士来自美国马里兰州埃利科特城,曾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2004年在一场摩托车事故中左臂被截断。在杂志上读到双腿截肢的哈里·沙利文获得仿生臂的故事后,米切尔女士自行进行了研究,并联系上了库伊肯医生。库伊肯医生及其团队对她进行了评估,认为她非常适合接受手术,并于2005年成功接受了手术。手术成功后,控制手部感觉的神经被重新引导到她胸部的一块皮肤上。当米切尔女士触摸这块皮肤时,她会感觉到自己的手被触碰了。这最终会让她“感觉”到自己用假手触摸的东西,就像用自己的手触摸一样。

2023年10月,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现场,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徐佳玲穿戴着智能仿生手,通过脑波控制点燃了主火炬也点燃了现场气氛的高潮。

参考资料

芝加哥康复研究所推出世界上第一个“仿生女人” .sciencedaily.com.2025-05-06

你知道智能仿生手吗?亚残运会火炬手用它点燃主火炬 它与传统机械结构假肢有什么不同?.澎湃新闻.2025-05-06

购在中国|“赛博消费”你想试试吗?.百家号.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