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氏长颈龟(Chelodina mccordi),又名罗地岛蛇颈龟、罗地岛长颈龟或罗提岛蛇颈龟,是一种极危的龟类,主要分布在帝汶西南部的罗地岛。该物种最初由乔治·亚伯特·布兰洁于1891年描述,并以美国乌龟专家麦克·考德博士的名字命名。麦氏长颈龟与新几内亚长颈龟有许多不同之处,被视为独立的物种。在印度尼西亚的罗提岛也有少量个体被发现,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亚种

特征

麦氏长颈龟最初是于1891年由乔治·亚伯特·布兰洁(George Albert Boulenger)所描述。其命名是为纪念美国乌龟专家麦克·考德博士(Dr. William McCord)。它们是从新几内亚长颈龟中分出来作为独立的物种,与新几内亚长颈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麦氏长颈龟龟壳可以长达18-24厘米,颈长相约。龟壳呈淡灰褐色,有些则呈现栗色。胸甲呈淡奶白色。颈背呈深褐色,有圆形的小结。上身呈白色。瞳孔黑色,有白环围绕。它们栖息在沼泽、梯田及细小的湖泊。

繁殖

麦氏长颈龟一胎可以生8-14只蛋,一年有三次繁殖期。蛋长3厘米,阔2厘米,重约8-10克。经过3-4个月的孵化期后,幼龟便会出生。幼龟出生时约长2.8厘米,胸甲上有黄点,会逐渐变深直至整个胸甲成为黑色。在成长阶段中,它们的颜色会逐渐变淡。

地理分布

仅出现在印度尼西亚(Indonesia)的罗地岛(Roti Island)上。这个位于帝汶岛(Timor)西南部的小岛,是人们尽知的地点。与C. mccordi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产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C. novaeguineae和C. pritchardi。

习性

生活在该岛南部的湿地、湖泊和稻田中。

威胁

麦氏长颈龟的颈部。麦氏长颈龟因为稀有,故被过度采集。余下的二或三个群落只生活在岛内约有70平方公里大的高地。于2004年,它们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保护。

保护

极度濒危,罗地岛上尽存的群落也几乎要灭绝了。自这种龟被首次描述以来的几年里,栖息地的毁坏和过度开发,再加上分布范围极为有限,使之在数量上受到了重创。在印度尼西亚,C. mccordi所受的保护是在Chelodina novaeguineae以下的。因此,建立人工饲养的繁殖群体,以及进行不同血统间的交流,都是很重要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