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虫的外形相似,均有完整翅。已知的种类腹部均为黑色,触角为丝状,外形和萤属的种类很相似。但由于成虫翅鞘的左、右翅缘,各有一道纵向隆翅,和熠萤不同,因此称为“脉翅”萤。
习性
本属雌雄虫均为夜行性,也均会发光。雄虫发光和熠萤属一样,为发两节光;但除黄头脉翅萤外,其馀种类的最末端发光器,均较熠萤属的种类小了许多。雌虫发光现象均为发一节光。脉翅萤属的发光频率除黄头脉翅萤外,均为持续的光,和熠萤属的闪烁光点不同。在野外观察时,可藉由其发光频率来辨别。
幼虫
本属的幼虫均为陆生,在外形及颜色上均很类似,尚难以区分;以蜗牛为主食。
分类
梭德氏脉翅萤
雄虫的前胸背板橙黄色,背板中央有明显的黑色纹路,生长在低海拔的山区,发绿色光,闪烁的时间较慢,像似持续光,比较特别。幼虫白色,与其他种的萤火虫差异很大。
黄脉翅萤
黄脉翅萤出现再每年约四~八月,但数量不多。前胸背板及翅鞘均为橙黄色,翅末端为黑色,腹部除发光器外,均为黑色。为在台湾省已知的脉翅萤属中,唯一像端黑萤的种类。
红胸脉翅萤
红胸脉翅萤出现在约每年的四~五月。前胸背板为桃红色,翅鞘为黑色。
黄肩脉翅萤
黄肩脉翅萤出现在约每年的五月~八月。前胸背板为橘黄色,小楯片黄色。翅鞘黑色,在前缘及外缘有黄色斑纹,但部分个体则无。
黄头脉翅萤
黄头脉翅萤出现在约每年的五月~六月。前胸背板为橘黄色,小楯片黄色,头部中央有黄褐色斑纹;翅鞘黑色,外缘有明显黄缘。
姬脉翅萤
姬脉翅萤出现在约每年的三~十月。前胸背板为橘黄色,翅鞘为黑色。
黄脉翅萤
黄脉翅萤前胸背板及翅鞘均为橙黄色,翅末端为黑色。
暗褐脉翅萤
暗褐脉翅萤出现在约每年四~八月。前胸背板及翅鞘均为黑色。山路两旁之丛林周围,尤其是靠山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