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性痕是皮肤愈合过程中的一种病理改变。肥大性瘢痕多发生于皮肤创伤、烧伤、烫伤、手术、外伤感染、预防接种等皮肤损伤之后。皮肤的结缔组织在修复损伤时,如果超过正常修复范围,结缔组织过度增长,就会形成肥大性瘢痕。肥大性瘢痕在皮肤创伤后3~4周内发生,典型的皮损表现为:沿伤口形成隆起性瘢痕,呈淡红色或红色,质地较硬,有的呈蟹足状,可持续或间断生长,伴或不伴有瘙痒或疼痛。应避免手术治疗,因为会诱发更严重的瘢痕反应。肥大性瘢痕如果发生于面部,可影响外貌美观;如果瘢痕发生在关节部位,继续增生,可能会影响关节活动,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少数可能出现感染、溃疡等,部分甚至会发生癌变。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防治瘢痕增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