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铺村位于信阳市新县周河乡东北部,南邻该乡柳铺村,西接该乡王边村及八里乡,东、北临沙窝镇,是鄂豫皖大别山腹地古老而美丽的村落之一,淮河重要支流——白露河即发源于此。共有19个村民小组,2015年统计人口为2043人。2013年起,荣获“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景观村落”称号。
毛铺属于亚热带北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亚热带过渡性特征,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2℃,最高气温42.5℃(极值),最低气温—16.3℃;年均日照时数2007.7小时,无霜期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277.5毫米。毛铺主要有黄棕壤土、潮土和水稻土等土类分布,是开展田耕业、种植业、水产业和养殖业的理想之地。毛铺境内,一条柏油公路基本依循汉潢古道旧迹和白露河畔蜿蜒而建,贯通南北,直抵8公里之外的国道106线。
2013年,毛铺荣获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景观村落”称号。2016年,毛铺村传统民居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理环境
毛铺村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全村有19个村民组,53个自然湾,共588户,人口为2043人,人口为周河乡第一大村。
获得荣誉
毛铺村于2013年相继被评选为“中国景观村落”和“中国传统村落”。其古村落遗存主要位于楼上、楼下村民小组,但仍统称为毛铺古村落或毛铺古民居。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毛铺村为河南省2020年省级卫生村。
2019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毛铺村榜上有名。
2014年04月,毛铺村入选第六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3年8月,毛铺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沿革
毛铺历经沿革,风骨坚韧。中华民国以前,毛铺隶属光山县管辖。解放初期,行政建制挂牌为新县沙窝区毛铺乡。当时辖域:东至葫芦洼(今沙窝镇朴店村葫芦洼组)、晏高山(今周河乡周河村晏高山组);南至周河石板河;西至大福寨分水岭;北至胡河、土门(今沙窝镇熊河村胡河组、土门组);另含九里冲(今属新县田铺乡管辖。九里冲民风彪悍,常有土匪出没,但却惧怕毛铺实力,故当时政府特意划分毛铺管辖)。
1953年至1955年间,毛铺成立多个互助组和多个初级社,后改制合并命名为毛铺高级社;1958年建制命名为新县沙窝山水公社毛铺第十营;1959年划分沙窝山水公社毛铺蔡河大队和毛铺田湾大队两个建制;1961年体制改革,重新合并为毛铺大队(地址在邹湾);1962年划至周河人民公社管辖,挂牌全称为新县周河公社毛铺大队;1984年更名为周河乡毛铺村。
据《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记载,“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元年,由知县征授御史。好言事……。及袁崇焕下狱,主事陆澄源以羽健尝疏誉崇焕,劾之,落职归。卒”。翻译为现代语言:湖北公安人——毛羽健官至御史(至少相当于今天中纪委或中央监督委员会委员)要职,因为多次弹劾他人(这其实是他职责所在)和曾经赞扬袁崇焕,而遭到当时主事陆澄源的反弹劾,继而被崇祯赐贬,发配故里。后经考证,“单身汉”(他夫人温氏尚在湖北老家)毛羽健从顺天府(北京市)归省家乡途中,路过汉潢古道上蔡河驿(即现在河南新县周河毛铺村蔡河村民组),欣然四顾,山青水秀、民风淳朴,就留驻下来,不再继续其返乡之旅。另据传,毛羽健蛰居毛铺(当时尚非此名)期间,深居简出,勤俭持家,曾带领一众家丁和护卫,沿毛铺境内汉潢古道和白露河岸,开设数家店铺,服务居家村民、方便过往旅客,一时美名四播。在他去世后,其家丁和护卫修建毛御史墓,安葬他于现在毛铺村甘湾村民组,然后亦均四散而去。毛铺村因此而得名,但今日村民已经无一毛姓。(备注:1)汉潢古道,即武汉市至潢川县之古道,其串联穆陵关、山水关等楚豫名关。相传北宋苏轼1080年因乌台诗案,从汴梁被贬黄州府时,途经亦是此道。2)据老人讲,位于毛铺甘湾村民组的毛御史墓,在文革前尚具有一定的规制,但后遭HWB摧毁,目前仅剩残缺不全的墓碑和荒芜不堪的墓址) 。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毛铺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带领全村62名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农业旅游发展统领全局。村委会秉承“多走访,多办事,多思考”的理念,积极推动农副产业发展,大力支持有志人士回乡创业,推进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集中体现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果。
“乡村复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要我们坚持做到‘安静、尊敬、干净、路径’,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多乡村的复兴之梦,实现‘英雄梦、新县梦’也就指日可待!”2015年时任新县县长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新县共有6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8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3个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毛铺村即为其一。
毛铺村作为新县山区村之一,以农业发展为主,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也是新县重点贫困村。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领导支持以及村里知名人士和成功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毛铺村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气息,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景观村落。
在毛铺村楼下、楼上两个村民组,目前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建造的民居院落,整个村落为彭氏家族居住。据彭氏家谱等文献记载,明末后期,彭氏家族由江西省迁到此地改扩建村落,经过几代彭氏先祖不间断的努力,终于建起远近闻名彭氏村落。整个村落由南向北一字排开,南北长五百余米,东西宽四十余米。建筑外部精美的砖雕、木雕,随处可见,整体建筑风格沉稳大方、宏伟气派。村中彭氏宗祠的东北边是一片楠竹园。在青松翠竹的映衬下,彭氏宗祠更显得庄严肃穆。
关于毛铺彭氏宗祠,有诗为证:
《毛铺彭氏宗祠》
曾经祠堂变学堂,
陶养山村童稚郎。
课上无忌争发问,
课下耍戏喧声昂。
花木虫泥皆玩物,
之乎者也抛脑旁。
四十年后重造访,
一庭幽草一庭黄。
昔日高树化埃土,
今遗斑竹惹神伤。
满目荒苑怯残漏,
半身石狮晾斜阳。
过往繁嚣融日产天籁,
偶觉余韵绕窗。
紫燕不知何处去,
惟留空巢伫悬梁。
祖宗昭穆森然立,
默护子孙万代长。
人活百岁亦一瞬,
何不萤烛暂流光。
政治
近年来,河南中烟集团和信阳市市残联一直给予毛铺村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对该村脱贫攻坚、医疗及教育设施援助、生态保护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中烟公司自定点帮扶毛铺村以来,先后拨付66万元,解决毛铺村卫生室建设问题;新建党员活动室1个;整修河堰2道,解决了白露河下游500亩灌溉问题,为300名群众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新建茶叶场1个,每年为茶农增收50余万元。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62万元,硬化村公路2.32公里。2016年,信阳市残联持续加大对毛铺村的扶持力度,依托毛铺复兴园种养殖农民合作社,新建产业扶持基地1个,栽种软籽石榴5000棵、菊薯20余亩、花儿菜40亩及香椿树苗10余亩。在中烟公司和信阳市残联的帮助下,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为毛铺小学捐赠电脑和教学设备,对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然资源
毛铺村主要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农业主产板栗、油茶、茶叶、银杏和野生弥猴桃等;林业主要种植杉木、孟宗竹和杨属等。 村内矿石资源:石膏、黑云母、铬铁矿。毛铺传统特产有毛铺小烟、毛铺香等;毛铺著名景点有:彭氏宗祠、明清古村落、毛御师墓、汉潢古道、付洼庙、香木碓、白露河、白云山、大福寨(打鼓寨)、黑河瀑布等。
综述毛铺地方特色,有诗为证:
《新县毛铺赞》
各位朋友听我言,
我把家乡赞一番。
朋友们,跟我走,
走进我们的大别山。
大别山,鄂豫皖,
位于河南省最南边。
京九铁路从此过,
新县风景数不完。
特别有个毛铺村,
景观村落不一般。
西边斜靠打鼓寨,
东边横卧白云山。
南起巍峨分水岭,
北止幽深跌水潭。
汉潢古道通楚豫,
白露河流穿门前。
明清遗存古民居,
雕梁画栋特美观。
彭家祠堂更亮眼,
正殿偏殿成片连。
祖宗昭穆真伟大,
荫护后代万万年。
再说我们的土特产,
山珍野味胜海鲜。
银杏板栗挂满树,
稻米蔬菜纯天然。
丁洼山茶属绿一片,
毛铺小烟美名传。
中药材,遍山是,
河里更有食材好,
老鳖虾米与河鲢。
各位如果享用遍,
至少北京畅游时代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六七天。
空气清新负离子,
乐哉悠哉赛神仙。
接着还聊风景线,
青山绿水任观瞻。
大岭耸立天古石,
李阁寨上古堡悬。
甘湾溯源黑河谷,
陡岗解渴有清泉。
香木碓,转得欢,
转出檀香供祖先。
沿河两岸垂杨柳,
西施浣纱在河边。
观光兴业第一选,
毛铺美景胜桃源。
三言两语道不尽,
欢迎朋友来品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周河乡毛铺村地名介绍.博雅地图.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