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税是指在一个国家税制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税种,它是相对于辅助税而言的概念。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税种在税制体系中的重要性来确定的。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复合税制,即通过多个税种相互协调来实现税收的功能。在这种税制结构中,占据核心位置并发挥关键作用的税种被称为主体税。每个国家的主体税种类取决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

形成与发展

主体税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而逐步确立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下,主体税也会随之变化。在古代社会,当自然经济占主导时,通常是以农业税作为主体税;而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转税成为主体税;到了现代,许多发达国家的所得税已经逐渐取代了流转税的地位。

中国税制结构

在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税制结构经历了多次调整。最初,流转税(工商税)是税制结构的核心。然而,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3年实施利改税政策后,相继开征了一系列新的税种,如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等。此外,为了适应开放政策的需求,还引入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新税种。这些新增税种使得所得税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例显著提升。自此,中国的税制结构发生了转变,形成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导的新型税制结构。

参考资料

主体税和非主体税.律临.2024-10-28

主体税种是什么.华图教育.2024-10-28

按什么分类税收能够分为主体税和辅助税.律临.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