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华洸在镇远县执政六年,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年底才辞职赴省城贵阳定居。其一,大权独揽的华洸本可高高在上,养尊处优。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年底,他辞官隐居,不与中国国民党同流合污成为明智的选择。

正文

华洸,字瀚,江西武宁县礼溪乡梅林村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曾任江西省赣南某地专员,任上有诸多实绩,是省内屈指可数、精明干练的地方官。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初春,把持贵州省军政大权的薛岳,为防范和追剿中国工农红军,加强黔东军事要塞镇远县的权力掌控和防务能力,向蒋介石举荐获准将华洸从江西调到贵州委以重任,担任黔东地区镇远专署专员、保安司令兼镇远县县长要职。华洸上任后,红军已冲出中国国民党军队重围,大踏步西进了。此间华洸在镇远执政六年,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年底才辞职赴省城贵阳定居。

时任镇远专员的华洸,独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区军政大权,可谓位高权重,威震一方,声名显赫。在其执政期间,民众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文韬武略,办事果断,勤政爱民,政绩斐然,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又有人说,他骄横跋扈,腐败无能,曾被冯玉祥将军在视察镇远县时因其抗日备战不力而遭到严厉训斥。但据史料和民间传闻,华洸应属前者。其一,大权独揽的华洸本可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然而恰恰相反,他却独自深入下层,走访民众,了解实情,关注苗、侗、土家少数民族的疾苦,以一视同仁的宽仁政策对待各族群众。其二,华洸重视城镇建设。缺乏防洪设施的镇远卫城连遭洪灾袭扰,百姓怨声载道。华洸上任第二年,便从拮据的财政中拨款,不足资金自己向江西省家乡各界募捐求助加以弥补,所得资金全部投入修建卫城北门、西门、吉祥寺等沿河防洪堤,保护了镇远县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其三,为尽快修筑玉屏侗族自治县至黄平段湘黔公路,华洸在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和物资的同时,不辞辛劳地深入施工现场督察、慰问,仅用一年时间便全线通车。其四,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华洸邀请专署所属各县少数民族首领到镇远观龙灯共度元宵节。同时创办学校和医院,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其五,华洸利用自己的威望,以无畏精神独闯各县少数民族种植罂粟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烟民自行铲除毒源,取得了禁烟防毒的战果。

华洸在任期内还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情。但他作为人称“屠夫”的清江绥靖总指挥刘伯龙的副手,没能反对和阻止刘血腥镇压苗族人民的罪恶行径,应负一定责任。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年底,他辞官隐居,不与中国国民党同流合污成为明智的选择。他居住的华园宅居是1936年自己斥资从商人上官姓明中购买的。这两座居住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头号政要的豪宅的基本格局、外貌特征和宅院框架仍保留至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