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翔(1934年11月-2024年4月16日),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老孙头,著名书法家,师承王学仲、孙其峰。曾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刊授中心书法导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孙伯翔8岁习字,上过两三年私塾,1955年,21岁的孙伯翔从农村进入城市,因工作闲暇便有许多时间用来练习书法。在不到40岁时,跟随王学仲教授学习写魏碑,八十年代开始在书坛崭露头角,先后出版、编撰有《孙伯翔书法集》《孙伯翔书画集》《魏碑全集》《中国书法全集·南北朝卷》等重要作品。2017年,孙伯翔书写的毛笔字作品《福》亮相央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24年2月9日,孙伯翔为“玉兔献瑞——肖培金癸卯生肖兔作品展”题写“玉兔献瑞”。

孙伯翔曾获中国文艺网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表彰、天津市鲁迅文学奖”,2014年,获“第十一届中国文联造型艺术成就奖”;2015年,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特别贡献奖”;2019年8月3日,由孙伯翔题写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两块巨匾,被悬挂在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大门前。

2024年4月16日,孙伯翔先生在天津去世,享年90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孙伯翔8岁习字,上过两三年私塾,1955年,21岁的孙伯翔从农村进入城市,做了一份简单的工作,工作的闲暇让他有许多时间练习书法。在不到40岁时,开始到王学仲教授那里学习写魏碑。

誉满天下

自20世纪80年代参加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展出《魏碑书文天祥正气歌》四条屏,从而引起全国书坛关注,后长期担任全国书法展览大赛评审委员。先后出版有《孙伯翔书法集》《孙伯翔书画集》《孙伯翔书画作品集》《孙伯翔书画艺术》《孙伯翔书法作品精选》《孙伯翔临始平公造像记》《孙伯翔临张猛龙碑》《孙伯翔书千字文》《孙伯翔书杜甫长诗》等。有《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合作)《怎样写魏碑》《书法临习指导》《始平公造像记·名师指导》等专著,另有他人出版的《孙伯翔谈艺录》《孙伯翔论》《论孙伯翔书法艺术》等。 1982年,孙伯翔创作的《正气歌》获得首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二等奖

2008年、2013年孙伯翔两次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书法大展,并在天津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西湖美术馆、山东东营、淄博市大同市忻州市等地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2014年,获“第十一届中国文艺网造型艺术成就奖”。2015年,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特别贡献奖”。2017年,书写的毛笔字“福”字亮相央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此外,孙伯翔还曾获得过中国文艺网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表彰、天津市鲁迅文学奖”。2019年8月3日,由孙伯翔题写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两块巨匾,被悬挂在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大门前。

近年动态

2022年1月28日,受中国新闻网访问,孙伯翔受访中表示:“不管学贴还是学碑,要有性情和深厚的功底”,并讲述了魏碑的形成问题。

2022年7月4日,受央视新闻访问,孙伯翔受访中表示:“爱写辛弃疾李清照的词,早年读私塾时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工作后用大量的时间练习书法,中年时拜名师学习,把批评自己的人认作良师,希望我下一代都能自幼学习纯正的传统书法,并从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之美,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2024年2月9日,孙伯翔为“玉兔献瑞——肖培金癸卯生肖兔作品展”题写“玉兔献瑞”,并在采访中表示:“培金,我夸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的老母亲,九十六岁的高龄,他那么有孝心,不容易啊。一时孝心还可以,一辈子孝心不容易,太难了。再一个夸他,培金在画国画方面,大见成效,就光说为他老母亲做寿画兔这件事儿,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一个姿势好画,多个姿势就得费脑子费事,培金画的兔,憨态可掬,机灵生动,也可以叫玉兔献瑞,值得大家学习”。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书法作品

创作特点

独一无二

笔法纯熟老道,流露的是磅礴大气和堂堂正气,观后,使人精神振奋,令人神清气爽。如果不看作品中孙先生自署,人们不会相信,会出自一位八十老翁之手。

取法精妙

取法高古,得其精髓,多有变法,碑中寓帖,方峻挺拔中含清新灵动。气息古典而现代,书风清越刚健,将北碑书体写出了一个当代人的精神意象,写出了北魏书法在纸上的变迁与运化。

收放自如

孙伯翔的书法扎根于碑,也同时吸收帖学上的特点,以碑为主、以帖为辅的碑帖相融之路,因此化解了所谓的“碑帖之论”。

受过康有为的启发,把魏碑写得有点开张,有时候开张过了又收回来。

融情于艺

雄壮、浑穆是孙伯翔的主体,但是紧跟着需要灵动,灵动之后需要温润,温润之后就需要清凉。孙伯翔吸收了唐、宋、明、清,特别是宋、明的东西合进去,使它变成从方正走到方雄,从方雄走到精神飞动,从精神飞动变得温润,从温润走到清凉。

书法思想

写魏碑写到最高境界就是“威而不狰,雄而不猛”才是最好的,不是非得像常人理解的“刀砍”“斧劈”才算高级,在写的魏碑作品里,《始平公》《张猛龙》等以方笔为主,其书法讲究动与静的结合,有动有静才有生命力。行笔是用来表现性情的,写到一定功夫,要做到性情第一,形质第二,但是形质没有好基础是不会表达好性情。

对碑、帖的概念其实是一个模糊认识,不必把什么叫碑、什么叫帖分得那么清楚,不要割裂地或者片面地看碑帖关系。

把字写正,站正了,跟『横平竖直』不一样。这一横要有起伏,一个字是一个变化,一行是一个个体,两行就是邻居,整体一定要和谐。

人物轶事

诉说启功

孙伯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若与启功先生见面一定要说『启老吉祥』,他会很高兴,如果说『启老好』『启先生好』就会差一点。”

生活小叙

孙伯翔说到:“把书法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一张大桌子,铺上毡子写字,撤下毡子吃饭,每天吃完早点就开始干活,这不叫创作,叫作『日课』。凡事有个计划为好,但无须绝对化,以兴趣浓淡为主最宜。今天心情不佳,就不必伏案临池,可以翻阅书籍;今天心情特好,那么自然要打破日课时间,一直写到半夜直至兴尽,第二天看到都不满意的,可以火祭了之。”

军营之行

孙伯翔去沈阳军区给师长以上的干部讲课,休息时司令员约去看打靶,看狙击手百发百中,回来孙伯翔说:“司令员,你这神枪手怎么培养的?他就教我两句话。”司令员说:“一个是看苗子,一个是把成箱的子弹供给他们,这是他们成才的必要条件,就这两句话完全解决问题。”随后孙伯翔面对采访表示:“书法悟性高又懂得勤奋,就能成功,悟性不够但知道勤奋,成功率虽然低,但是毕竟有成功的,必须得勤奋,也要做到学而思,思而学,要知行合一,放弃哪头都是徒劳的,『以生知之资,志困勉之学』,用最聪明的头脑从最笨处下功夫。没有厚积,难得妙得;没有长年,难有瞬间,聪慧者,天赋也,诚可贵,然不足恃,惟勤奋从业,始能精进,这是我从这件事悟出的道理。”

熟俗之论

孙伯翔去东丰县看《嵩高灵庙碑》,中途看到采石工遇到路障拿出工具轻松解决问题,这让孙伯翔意识到干什么都得找到茬口,熟能生巧。孙伯翔表示:“写字也是慢慢成长起来,比如临帖,就有直接以悟性而取神,而且提取得非常好。没有悟性,学着学着就会因为没道而厌烦。书法既是寂寞之道也是快乐之道。如果找着途径,找到快乐之道,不吃饭都不饿。你对它不感兴趣,它是不会给你回应的,就要找到原因。所以书艺之妙,皆在于思。执笔于手,巧悟于心。学书的过程中,作者思了没思、读了没读、悟了没悟,至关重要,否则你会越写越麻烦。熟固然可以生巧,但熟也可生俗。”

人生信条

尊重古人而又不迷信古人

主要任职

展览活动

人物关系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人物评价

孙伯翔代表了当代中国碑学书体的新形态,它既不同于民国碑学书风,也不同于新中国前三十年书法面目,他是改革开放书法以后书法家以个人面目站立书坛的不多的人物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身份,他既没有在政界有什么位置,也没有在中国书协——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成立的权威书法家团体中担任显耀职务,他是一介布衣,几十年内参与着书法界不同的展览活动,以其对北碑书体的转化及精湛的笔法获得了书法界广泛的赞誉。他的书法,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的标志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可以进入书法史的人物。(中国书画杂志社评)

当代碑学艺术的奠基人,是近几十年中国书法艺术发展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一生崇尚碑学,倾心北派,以自己的独特理解于魏碑书体中赋予当代人的精神意象,给当代的碑派书法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中国新闻网评)

90岁高寿的孙先生是一位艺术精湛、艺德高尚、引领时代风气的书法大家,几十年来潜心书艺、勇于探索、推陈出新,顺应时代发展,发扬传统书脉,碑学成就突出。他的作品兼具正大气象与清凉境界,展现了民族气概,彰显了时代精神。(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建会评)

其作品是“小脚女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书法家石开评)

他写的魏碑是“痛苦的魏碑”(书法家马啸评)

孙伯翔是一位艺术精湛、艺德高尚、引领时代风气的书法大家,数十年来潜心书艺、勇于探索、推陈出新,顺应时代发展,发扬传统书脉,以突出的碑学成就名重当代。他的碑学书法以其正大气象与清凉境界的艺术特色,展现了民族气概,彰显了时代精神。他始终坚持老艺术家的人格操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心公益,担当奉献,修身守正,德艺双馨。通过此次展览,我们要进一步总结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激励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脚踏实地、敢于担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万镜明

参考资料

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天津市文联.2024-02-10

著名书法艺术家孙伯翔逝世.澎湃新闻.2024-04-17

展讯| 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八十周年:"文质相乘"——孙伯翔、吴川淮书画展.中国书画杂志社美术馆.2024-02-10

文化十分丨书法大家孙伯翔:耄学日新 终得妙成.央广网.2024-02-11

骄傲!孙伯翔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巨匾.深圳市书法院.2024-02-11

孙伯翔艺术简历.人民网.2024-02-10

孙伯翔简介.中国文艺网.2024-02-11

终身成就奖——孙伯翔.中国书法家协会.2024-02-11

孙伯翔九十书画作品展开幕 腕底生花八十春.中工网.2024-02-11

孙伯翔.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2024-02-10

抓住兔年的尾巴!“玉兔献瑞——肖培金癸卯生肖兔作品展”分享!.天津市文化艺术商会.2024-02-14

兼收并蓄 孙伯翔北魏书法中的华夏传承之魂.中新网.2024-02-11

威而不狰雄而不猛——孙伯翔先生访谈.中国知网.2024-02-14

潜心砚耕 不殁则求——孙伯翔访谈录.中国知网.2024-02-15

先碑后帖 遗貌取神——“碑学与当代书法审美”孙伯翔访谈.中国知网.2024-02-15

孙伯翔书画艺术展在津开幕.今日头条·中工网.2021-09-27

“魏碑泰斗”孙伯翔先生九十书画作品展在天津举行.北青网.202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