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闺女,是指还没婚嫁的少女。同时,亦代表心灵纯洁、品性贞洁。

黄花闺女一词源于南北朝宋武帝时期。刘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因梅花落额留下花痕,开始以梅花装饰额头,称为“梅花妆”,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梅花妆后改用黄色花粉制成的“花黄”,或直接用黄色饰粉在额头和脸颊绘制花纹。因“花黄”多为未婚女子使用,后构成了黄花闺女这一说法。

辞源释义

古代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常用黄色材料装饰额头或脸颊,形式包括画上各种花纹,或剪成花样贴在面部。这种装饰被称为“贴黄花”。此外,“秋菊”一词也指菊花。菊花因能耐霜寒,常被用来象征节操坚贞。因此,在女子前面冠以“黄花”二字,表示此女子未婚且保持贞洁。“花黄”多为未婚女子使用,后构成了黄花闺女一词,广泛用于指未婚少女,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就是现在的处女。

发展历程

黄花闺女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南北朝宋武帝时期。据记载,刘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曾在含章殿檐下休憩时,正值腊梅树盛开。北风吹过,梅花花瓣被吹落,其中几瓣落在她的额头上,留下斑斑花痕,使其容貌更加妩媚。此后,寿阳公主开始在额头粘贴梅花以作为装饰,这种妆容被称为“梅花妆”。

腊梅开花时间有限,为了维持这一妆容,寿阳公主以黄色花粉代替梅花,制成粉料用于涂饰。这种粉料被称为“花黄”或“额黄”,即用采集的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薄芝片云母片、蝉翼、鱼鳞病差翅亚目翅膀等剪成各种花、鸟、鱼的形状,沾满次粉之后将其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边等处。也有用黄颜色的饰粉直接在额上或脸颊两侧画上各种花纹的。随后,“梅花妆”逐渐传播至民间,成为富家女子效仿的装扮方式。当时,徐陵的诗句“主家能教舞,城中巧画妆;低鬟向绮席,举袖拂花黄”对这一妆容作出了描写。因“梅花妆”所用涂饰粉料为黄色,且这种妆容多为未出嫁女子所用,后来,“黄花”两字用在“闺女”一词前面,构成了黄花闺女一词,这一用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了未婚少女的代称。

相关传说

刘宋武帝宋武帝的结发妻子为臧爱亲。她每日捡拾骨碎补属,拼接缝制衣物。刘裕穿着这些衣物从事砍柴、卖草鞋等工作,维持生计。会稽公主生于383年。该年,淝水之战发生,刘裕年21岁,生活贫困。刘裕报名参军,从此臧爱亲独自抚养女儿。多年后,刘裕成功,得以与臧爱亲重聚。由于臧爱亲年龄较大,她未再生育,刘兴弟成为唯一的子女。臧爱亲虽然身份提升为贵妇,但仍维持简朴生活,常自织布。刘裕对她始终尊重。408年,臧爱亲去世,享年48岁。当时宋武帝已封为豫章郡公,故她被称为“豫章公夫人”。刘裕即位后,追封臧爱亲为“敬皇后”,尽管她去世已12年,而其他妇女所生的七子仅被封为妃嫔。

刘裕为女儿会稽公主选择了丈夫徐逵之,徐逵之的父亲徐钦之曾任秘书监,与刘裕有早年交情。徐逵之的叔叔徐羡之与刘裕关系密切,曾被安排在刘毅阵营,后成为司马德文的助手,为刘裕提供了重要情报。刘裕计划让徐逵之在与司马休之的战役中立功,随后提拔为荆州刺史。为此,他给徐逵之配备了蒯恩、沈渊子、王允之作为副将,并提供了装备。在出征前,宋武帝嘱咐徐逵之争取胜利。徐逵之率部在破冢(今江陵县东南)与荆州部队交战。由于缺乏经验,指挥失当,导致战败,徐逵之、沈渊子、王允之战死,蒯恩带领部队撤退。刘裕亲自指挥,最终击败司马休之。获胜后,他派卫士丁旿将消息告知刘兴弟。丁旿前往见会稽公主,面对其询问时如实回答。刘兴弟得知后,哭诉道:“丁督护啊!”此事流传后,民间创作了《丁督护歌》,内容为妻子送丈夫上战场时的心情。刘裕听到此歌后,认为歌词过于悲伤,可能影响军队士气,增加了前四句:“督护北征去,前锋无不平。朱门垂高盖,永世扬功名。”这首歌流传至天宝李白作有同名诗《丁督护歌》,主题转为纤夫劳作的内容。

宋武帝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刘兴弟。作为长期在外征战的将领,刘裕因无法常伴在女儿身边而感到愧疚,决定通过这次西征为女婿提供一个机会,让他出名。然而,结果并未如预期,反而给女儿带来了痛苦。后人出于同情,将传说与她联系在一起。

会稽公主未再嫁,在后半生独居生活中,有梅花相伴。相传刘裕称帝后,封刘兴弟为寿阳公主。一年正月初七下午,她在含章殿檐下小憩,微风吹来数朵梅花,正巧落于额上。她醒来后拂去梅花,额上留下淡黄色花痕,呈现五六片花瓣形状。三天后花痕洗去。

此后,刘兴弟时常在额上贴腊梅树装饰,宫女仿效,形成“梅花妆”,逐渐传播至民间。此化妆方式因其影响力迅速流行,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南朝上层社会注重奢华,女性装扮讲究多样化,衣饰款色复杂,金、翠、红为主色调。在此背景下,“梅花妆”受到欢迎,成为搭配浓艳服饰的流行妆容。

隋唐时期继续沿用此妆容,唐朝以丰满为美,面部化妆成为重要部分。“梅花妆”在此阶段广泛使用。南宋时期,女性服饰趋于简约,此妆容逐渐被冷落。

相关诗词

欧阳修著有词《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民间有谚语:“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北朝流行的《木兰辞》里面,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句子。徐陵诗中描绘“主家能教舞,城中巧画妆;低鬟向绮席,举袖拂花黄”。

参考资料

古代把未出阁的女人叫做“黄花闺女”,原来“黄花”是指这个部位.古代把未出阁的女人叫做“黄花闺女”,原来“黄花”是指这个部位.2025-01-24

时光挖挖哇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 为什么叫“黄花闺女”?.上游新闻.2025-01-24

为什么称未婚少女为“黄花闺女”?.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