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镇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中南部,土地面积为97.5平方公里,辖28个村(社区),是“中国全国百强镇”。2022年位列全国千强镇第26名。大朗镇户籍人口11.1万人,常住人口约75万人。2022年,大朗镇GDP为414.36亿元。2022年,大朗镇GDP全市镇街中排名第8,同比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171.51亿元,同比增长1%。
大朗镇毛织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超600亿元,荔枝种植面积超1.6万亩。大朗镇是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所在地,毗邻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大朗镇还是东莞市唯一的中国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是WCBA广东女篮主场所在地。
大朗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气候。地形东北宽、西南窄,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偏高,东北部低,均属丘陵地区。因此河流较少,主要有大陂海和蚬壳海。
大朗镇始建于公元331年,历史上曾一度成为东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时期,大朗地区最初属于东莞县第三都,1933年后改为东莞县第三区。1938年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大朗支部。1940年冬,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大朗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至1949年,大朗属于新第三区。1957年,大朗镇35个村被评划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1983年改公社为区公所,1987年撤区改镇。2017年,大朗镇下设12个社区,16个行政村。
大朗是岭南古镇,存有东晋怀安县城遗址、文光庙、大井头古建筑群、大井公古井、保安墟古街、诚士书室等古迹,建有福德堂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朗拥有革命传统,东山庙是东莞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
历史沿革
晋咸和六年(331年)至南北朝南梁(551年)的古代版图中已有大朗,以东的黄屋国(现水口村)一度是安怀县治、东官郡治,立过怀安侯国。明代,大朗地区大部分属于文顺乡第三都,部分属于思德乡第九都。清代时大朗地区大部分属于京山司第三都,部分属于缺口司第九都。到了民国时期,大朗地区最初属于东莞县第三都,1933年后改为东莞县第三区。
1926年彭湃和蔡如平在大朗地区组建农会,并在敦睦书院成立农民协会,同时创办农民学校,标志着农民运动的兴起。1928年5月,周满、周赤河、叶汉廷在东山庙准备暴动,但因广州起义失败而停止。之后,叶汉廷指挥农军破坏敌人交通和袭扰敌军。1935年7月,中国青年抗日同盟东莞分盟在大朗地区建立小组,显示了抗日运动的扩展。1938年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大朗支部,进一步加强了党的组织力量。1938年11月20日,叶汉廷等率领抗日自卫队在神边岭伏击日军,取得战果。1940年冬,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大朗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1945年6月,日军进犯大朗地区,遭到东江纵队的截击,部分日军被围困后逃往常平乡。1947年9月,游击队与中国国民党地方武装在尖岗山一黄旗岭一带激战,游击队因人数劣势失利。1948年5月,在东山坳伏击战中,7名游击队员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朗属于第一区和第二区。1945年至1949年,大朗属于新第三区。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大朗成立了第四区人民政府。1957年,35个村被评划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1958年,大朗成立了人民公社。1965年,包括老区村在内的各村实现村村通电,1983年,人民公社改为区公所,1984年,居民开始饮用自来水,1990年年底,全镇各村道路实现水泥硬底化。1987年,区公所改为镇。
2017年,大朗镇下设12个社区、16个行政村,有革命老区村 33个,占全镇自然村总数的94.3%,户籍人口8.12万人,其中革命老区村户籍人口 6.39 万人,占全镇户籍人口总数的 78.7%。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大朗镇下辖12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大朗镇人民政府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美景中路1号。
大朗镇下辖社区(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镇域山脉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常驻人口
根据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朗镇常住人口为556778人。
根据《2021年大朗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末全镇户籍人口110623人。全年出生人口1388人,出生率为12.84‰;死亡人口526人,死亡率为4.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05‰。
经济概况
综述
2022年,全镇GDP达414.36亿元,在全市镇街中排名第8,同比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171.51亿元,同比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6.82亿元,同比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86亿元,同比增长0.6%。进出口总额416.81亿元,同比减少8.1%。
2021年,大朗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40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5亿元,增长11.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0.2%;第二产业增加值258.61亿元,增长15.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3.6%;第三产业增加值145.14亿元,增长1.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2%。三次产业比例为0.2:63.9:35.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40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223美元),增长12.6%。
2021年全镇财政可支配收入52.53亿元,同比增长34.6%。财政总支出49.38亿元,同比增长3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1亿元,增长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27亿元,增长3.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7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48亿元,教育支出6.3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8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99亿元,城乡社区支出2.84亿元。
2021年全镇税收总额58.82亿元,增长13.6%。从税种来看,增值税36.65亿元,增长16.6%;企业所得税11.68亿元,增长20.6%;个人所得税2.27亿元,增长5.7%;土地增值税1.40亿元,下降44.8%;城市维护建设税1.62亿元,增长5.2%;契税2.73亿元,增长33.9%;房产税0.71亿元,增长4.2%。
2021年末,全镇工商登记注册户数7.9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5.1%。其中,企业工商登记2.84万户,增长11.9%;个体户登记5.14万户,增长16.9%。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12.1%。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全镇工商新登记1.92万户,比上年增长53.7%;新登记企业0.67万家,增长23.3%。
第一产业
2021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9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农业产值5951.92万元,增长22.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2.4%;林业产值142.74万元,增长38.5%,占0.8%;牧业产值212.53万元,下降20.3%,占1.2%;渔业产值12018.13万元,增长6.7%,占65.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5万元,增长10.2%,占0.4%。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65亩,水果种植面积12066亩。全年粮食产量112.76吨,增长47.9%;蔬菜产量3690吨,下降7.2%;水果产量2853.1吨,增长51.0%;水产品总产量706吨,下降4.1%;家禽出栏4.25万只,下降8.6%。全年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
第二产业
2021年全镇工业实现增加值25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GDP的比重为63.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8.2%,轻工业增长10.3%。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13.1%,中型企业增长9.3%,小微型企业增长18.5%。
三大支柱产业中,规模以上纺织服装鞋帽业增长7.2%;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18.5%;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3.4%。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长11.1%;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4.3%,优势传统产业增长1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3.03%,产品销售率101.35%,全员劳动生产率19.84万元/人,实现利润总额22.55亿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40亿元,比上年下降14.7%。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9个;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94亿元,下降10.6%;实现利润总额3656万元,增长46.1%;施工面积106504平方米,增长165.2%;竣工面积86990平方米,增长202.0%。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4.91万元/人,增长47.5%。
第三产业
2021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4.90亿元,比上年增长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11亿元,增长8.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39亿元,增长12.6%;金融业增加值20.93亿元,增长6.2%;房地产业增加值26.58亿元,下降16.4%。
2012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利润总额9.09亿元,增长14.4%。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1.6%,教育业增长13.2%,房地产业增长11.3%,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4.9%。
2021年全镇公路通车里程360公里,公路密度369.23公里/百平方公里。
2021年邮政包裹出口630.2万件,同比增长2.4%,其中快递包裹出口600.2万件,同比增长8.9%;特快专递出口30万件,同比增长33.3%;投递报纸共117.48万份、杂志5.69万份、投递快递包裹691.33万件。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8%。按注册类型分,内资经济投资增长0.01%,其中,民营经济投资增长15.5%;外资经济投资增长85.1%,其中,港澳台经济投资增长49.2%。
从产业投向看,投资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7.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4%。基础设施投资下降59.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6%;工业投资增长67.0%,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6.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9.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6.2%。
2021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3.2%。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1.72万平方米,增长15.9%。
国内贸易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10亿元,增长6.8%;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29亿元,增长12.0%。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9.7%,饮料类增长10.2%,烟酒类增长258.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1%,日用品类下降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9.5%,中西药品类增长1.7%,通讯器材类下降15.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8.0%,汽车类下降7.3%。
全镇电子商务交易额170.36亿元,增长1.6%。其中,毛织业电子商务交易额96.47亿元,增长2.2%。
对外经济
2021年全镇进出口总额453.39亿元,比上年增长85.0%。其中进口84.73亿元,增长33.9%;出口368.66亿元,增长102.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6.90亿元,下降5.6%。全镇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2.86亿元,增长2.5%;其中毛织业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6.09亿元,下降0.2%。
社会
医疗卫生
2021末全镇有医疗机构160个,其中,医院4所,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156个。全镇卫生技术人员2157人,医疗机构的实有病床1044张。全镇门诊量95.6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住院量3.05万人次,增长22.5%。
教育
2021末全镇有幼儿园53所,比上年末增加2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幼儿园32所。在园(班)幼儿共18334人,入园(班)率达100%。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实行六周岁入小学。全镇有小学18所,在校学生40305人,本镇户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镇有初中8所(含完全中学),在校学生11335人,本镇户籍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67.3%。全镇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490人。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民办成人非学历教育机构95间,各类成人教育年培训量达16900人次。
民生
2021年大朗居民收入持续恢复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大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77元,比上年增长10.26%。全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45%。全年大朗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6%,控制在3%的目标范围内。
全镇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总人次为89.57万人次,其中基本医疗保险23.29万人次,养老保险17.97万人次,失业保险15.24万人次,工伤保险15.42万人次,生育险17.66万人次。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2.72亿元。
2021年全镇有敬老院1个,供养老人52人。全年社会救济590人。全镇纳入“五保户”对象有20人,“五保户”费用支出41.73万元。全镇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纳入镇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08户276人,共发放低保金281.53万元。困难群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年末慈善捐款结余2498.82万元,医疗救济基金结余20.49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全镇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馆3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24个,村史馆9个,文化广场34个,电影院8个,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33.24万平方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表演169次;下基层公益电影放映123场次,观众约0.35万人次。全年共发行报纸《大朗周刊》52期。
全镇有医疗机构160个,其中,医院4所,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156个。全镇卫生技术人员2157人,医疗机构的实有病床1044张。全镇门诊量95.6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住院量3.05万人次,增长22.5%。
举办镇级综合和单项比赛12次,参加人数1.8万人次。全镇有各类体育运动场地414个,其中体育场2个,体育馆25个,篮球场321个,游泳馆3个,足球场20个,乒乓球馆18个,羽毛球馆4个,田径场21个。
交通
大朗镇交通发达,北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85公里,南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46公里,距东莞市火车站7公里。省道莞惠公路横贯而过,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在大朗交汇并设有3个出入口,建设中的东莞轻轨R1线在大朗设大朗西站、大朗站、湿地公园站三个站点,规划建设的番莞高速公路越境而过。
历史文化
大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始建于公元331年,历史上曾一度成为东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薪火弦歌》和《锦时素韵》这两本书历时多年,编委会成员们走街串巷,进宗祠、走农户、访乡贤、查典籍,梳理来龙去脉,撷取精彩故事,让大朗优良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为大朗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薪火弦歌——大朗传统文化寻踪》收录了12项大朗当地的市级非遗项目的来龙去脉,涵盖了包括龙舞、醒狮、木偶戏、春明茶、娘母会、荔枝干等。既有与非遗传承人的对话专访,也有图片展示非遗的制作流程,条分缕析,图文并茂,将珍贵的非遗口述和图片档案多方位呈现,为保留这些珍贵而日渐式微的非遗项目留下宝贵的文本素材。
《锦时素韵——大朗民俗音乐拾絮》一书,则主要以大朗本土方言民谣为蓝本进行搜集整理。大朗镇宣传文体局联同东莞市大朗中学老校长,以及全镇文化骨干力量,他们走街串巷,访记事老人,进一步收集和充实大朗民谣。书中收录了婉转唱彻出嫁女感念亲恩的《哭嫁歌》、反映劝人莫沉迷赌博的《戒赌歌》、调皮搞怪备受儿童喜爱的《卖龙歌》,都是大朗本地至今依然口耳相传的地方民谣,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杖头木偶戏
大朗巷头木偶戏在传承人陈绍初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创新发展,让大朗巷头木偶戏更加美名远扬,也让这一民间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2021年,经过大朗镇非物质遗产保护单位——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巷头社区和巷头木偶剧团的不懈努力,东莞市木偶戏(大朗杖头木偶戏)终于成功入选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咏春拳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咏春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大朗一中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2020年开始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并成立了大朗一中咏春社。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咏春社团已经成为该校六大精品社团之一,学生练习咏春拳,不仅强健了体魄,从运动中体味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该校还通过开展校园非遗课程、非遗社团等活动,打造“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助力“非遗在校园”项目稳步落实。
风景名胜
大朗是岭南古镇,存有东晋怀安县城遗址、文光庙、大井头古建筑群、大井公古井、保安墟古街、诚士书室等古迹,建有福德堂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朗拥有革命传统,东山庙是东莞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大朗镇内现存黄介之墓、五壮士之墓以及分布在松柏朗、犀牛陂、松木山、水平、大井头、石厦等社区(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吸引不少游客瞻仰;改革开放后,大朗大力发展毛织特色产业,建成占地113亩的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每年到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参观、购物的游客数以十万计;大朗体育事业发展迅猛,WCBA球队马可波罗篮球队将主场设在大朗,大朗男篮成为市篮球联赛史上首支取得10个冠军的球队;大朗自然风光优美,建成占地1360亩的荔香湿地公园和占地2500亩的凤山农业科技园,全镇拥有大小公园63个。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完善,糯米糍、桂味、妃子笑荔枝等优质荔枝品种闻名海内外,榄酱炒饭、水平鹅饭、手打鱼丸、烧鹅濑粉、大朗腊味等美食不胜枚举。
景点介绍
文光庙
文光庙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2004年1月8日被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松柏朗村一直重视文物的保护,投入资金为文光庙加装了铁门,再塑了神像金身,并请专人管理。
荔香湿地公园
位于富民中路蔡边路段的荔香湿地公园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建设理念因地制宜、依势就形、以水为源,在原有地形植被的基础上提升建设。广阔的绿地和大面积的湖面,构建了“路网与水域纵横交错、景观和设施合理搭配”的独特滨水风光。园内绝大部分区域由约40000株荔枝树覆盖,还分布种植水翁、紫荆、凤凰木、莞香树等观赏植物。除了自然风光外,还建有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宪法公园、廉政文化园等主题公园以及机动游乐场、烧烤场等主题休闲区,是一个既有荔枝之乡特色又有现代都市特点的农业生态公园。
凤山农业科技园
位于大朗东南部石厦村的凤山农业科技园,总面积2500亩,是市政府批准的第二批市级农业产业园之一。园区以荔枝、花卉、无公害蔬菜和水产养殖为特色,是极具大朗传统产业特色又有现代都市农业特点的田园风光之地。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大朗镇简介.东莞市人民政府.2024-06-08
机构概况.东莞市人民政府.2024-06-08
行政区划.东莞大朗.2024-06-08
地理位置.东莞市人民政府.2024-06-08
弘扬本土文化,从这里“读”懂东莞大朗↓.羊城派.2024-06-08
历史沿革.东莞市人民政府.2024-06-08
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东莞市统计局.2024-06-0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东莞.大朗.2024-06-08
2021年大朗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莞市大朗镇人民政府.2022-07-09
大朗创新传承非遗文化 让多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东莞时间网.2024-06-08
大朗:文光庙古韵犹存.东莞阳光网.2024-06-08
这个大朗人都熟悉的公园即将大变样!快来瞧瞧!.南方+.2024-06-08
大朗畅游指南|凤山农业科技园:亲近田野,趣享悠闲(附视频).腾讯网.2024-06-08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信息公开.2024-06-08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如皋第19!.今日头条.2025-03-19
《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3》在湖北宜昌枝江市发布.光明网经济频道.2024-06-08
2023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中小城市指数网.2024-06-08
2023年广东省森林城镇名单公示.广东省林业局.2024-06-08
枣庄9个!2023年全国千强镇出炉.今日头条.2025-03-27
重磅:2024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出炉!昆山市玉山镇持续领跑全国.凤凰财经.2025-03-20
全国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榜单出炉,四川上榜11个.新浪财经.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