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育苗对于获得高存活率的生长和大规模种植至关重要。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杉木王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杉木育苗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形态特征
杉木属于松科,是一种常绿乔木,高度可达30米,胸径可达3米。树干笔直,树形整齐。杉木的纹理顺直,耐腐蚀且不易受虫害侵袭,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电线杆、造船、家具和工艺品等领域。在中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建材是由杉木制成。杉木生长迅速,通常只需十年就能成为成熟的木材资源。
生长习性
杉木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以深厚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生长最佳。杉木为阳性树种,幼龄期稍耐庇荫,成年后则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
栽培繁殖
种子处理
杉木育苗的关键步骤包括种子的选择和消毒。种子消毒可以使用0.5%的高锰酸钾或1%的漂白粉液浸泡30分钟,或者使用0.15%-0.3%的甲醛水溶液液浸泡15分钟后,倒掉药液,密封一个小时后再进行播种。播种的最佳时期是在惊蛰到春分之间。播种的方法可以选择条播,即将种子按照18-25厘米的距离开沟,沟深1厘米,宽度2-3厘米,然后用木板压实,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里,每亩播种量约为10公斤。之后,用细土覆盖种子,厚度以看不见种子为准,再覆盖一层草。
圃地准备
杉木育苗的理想地点应该是背风的半阴坡或只有半天日照的山窝地,以及坡度平缓的老荒地。土壤应该疏松肥沃、湿润,呈微酸性(pH值4.5-6.5),质地最好是沙壤土至轻粘壤土,排灌条件良好,交通便利,没有病虫害。不适合选择排水不良和过于黏重的土壤,也不建议使用曾经培育过松、杉苗多年的旧圃地、老菜地,以及前作物为瓜类、阳芋、番茄、烟草的土地。整地深度一般为20-30厘米。杉木育苗大多采用高床,床面宽度100-120厘米,高度20-30厘米,长度可以根据地形和工作便利性来确定。在山地上,应横向制作苗床,以便保持水土,减少侵蚀。苗床两侧应夯实,以免下雨后坍塌。床面应平整,土块应敲碎。床间除了设置步行道外,四周还应开挖边沟,以便排水。在熟土和稻田育苗时,可以在床面上铺设1.5-2厘米厚的黄心土,以减少病害和禾本科杂草的发生。挖掘土地和翻耙时,应施足基肥。基肥应优先选用饼肥、堆肥、人粪、草木灰等农家肥料,并适当加入少量速效氮肥,如碳酸氢铵、硫酸铵、尿素等。磷肥和农家肥应混合使用。
播种时间
杉木育苗应尽早播种,以二月份为佳,最晚不应超过三月上旬。播种时应选择晴朗无风的日子。
苗期管理
播种后约一个月,种子会陆续发芽出土。此时应逐渐揭开覆盖物,每次揭开三分之一左右,间隔3-5天再次揭开三分之一,再过3-5天第三次揭开三分之一。揭苗后应及时采取遮荫措施,透光度保持在30%-40%,立秋后应适时拆除遮荫棚。刚刚出土的幼苗需要注意预防杉木猝倒病。猝倒病的防治可以用1%-2%的硫酸亚铁溶液,每亩喷洒150斤,连续喷洒4-7次,每隔7天一次。每次喷洒完毕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幼苗,以防止幼苗受到药物伤害。也可以使用0.3%的漂白粉、1%的波尔多液或0.1%-0.5%的敌克松喷洒苗木。杉苗全部出土后,应及时除草松土,整个苗期至少要除草8-10次。同时,应适时追施速效性肥料,雨后及时清理沟渠排除积水,干旱季节及时浇水和抗旱保苗,并多次进行间苗作业。杉苗达到二级苗及以上壮苗的标准是:茎直而粗,顶芽饱满(菊花头状),针叶紫红色或灰绿色,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侧根较多且无损伤。苗高大于16厘米,根径大于0.3厘米,根系长大于15厘米,直径大于5厘米的侧根数量不少于10条。
追肥
在苗木的不同生长阶段,应追施不同比例的肥料。生长初期,可首次施用高磷低氮的混合液肥(N:P:K=1:5:1),以促进苗木早期发育生根,增强抗病能力。杉苗开始进入生长旺盛期(6-8月份)时,宜施用速效性高氮肥料(N:P:K=3:1:1)。生长盛期结束后(9-10月间),停止施用氮肥,适量施用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苗木抗性和造林成活率。追肥种类应以速效性为主,如尿素、硫酸铵、腐熟人粪尿等。
施肥方法
条播以沟施为宜,施后覆土;撒播的可撒施或喷施,具体视肥料种类而定。一年生杉苗规格为:平均苗高35.5厘米,根径0.53厘米,每亩施肥标准为:氮素12.5公斤,磷素12公斤,钾素11.5公斤。移苗间苗:当幼苗出现真叶后,趁雨天进行移苗,移密补疏,以确保齐苗。补苗后要进行灌溉。间苗可分几次进行。第一次结合移补苗,间去密苗。最后一次应在7月份前后定株。定苗密度,一般每平方米保留100-150株。
参考资料
杉木种植技术管理,抓好以下实施要点,促进杉木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搜狐网.2024-08-21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湖南省林业局.2024-08-21
杉木科学种植管理实用技术和方法探讨.参考网.2024-08-21